毁也好,骂也罢,杨易坚定不移的推进新城建设,在新城全面推行新的制度,除了已经提出的三废政策,一条条新的制度陆续推出。
废户籍知道,明朝的户籍制度将人分三六九等,而且世代传承,有商籍、军籍、匠籍、贱籍等等,不同户籍有不同的待遇,是明朝控制人口的手段,禁锢着人员流动。虽然在明末,户籍制度松动不少,但依然影响很大。在新城,每人只需一张标注姓名、籍贯、住址等基本信息的“身份证”即可,不问贫贱、不问出身。
废服饰制度,朱元璋将人分三六九等,那么与之配套的是服饰,不同人穿不同衣服,如商人不能穿丝绸服饰。到了明末,这项制度基本名存实亡,富商大贾们的服饰一个比一个奢华。杨易干脆从制度上也将其废除,除了皇室专用的明黄色,其余一概不问。
废摊派,官府所需不再无偿靠摊派从民间征集,而是采用钱粮购买相关服务。历朝历代,官府的摊派永无止境,给民众造成很大的负担。
废差役、废劳役,百姓每年都要自带口粮为官府修建城墙等各类工程,特区将用钱粮征募劳动力。
简化税收,田税统一按朝廷的征税征收,其余杂税不再征收;商业上,规范注册制度,合并各项商税,按十取一的营业额征收,其余杂税一概废除。按大明律法,商税正税是三十分之一,但实际上各种杂税摊派下来相当高昂,甚至能高过你的营业额。其它方面的税收合理的合并征收,不合理的大量废除。征税不再收实物,全部货币化,以农场银行的标准银圆和银票为征收标的,也间接推动了银行的发展。
……
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引起巨大的争议,不少制度触及了几千年来的惯例,触及了大明立国以来的根本制度。但是,也为杨易赢得了不少“粉丝”,他们是士绅中的开明人士,他们是主张改革的力量,他们也为杨易的气魄所折服。一些人默默地打点行李,向上海进发。
张居正的变法跟杨易比起来,只能算是小儿科。
陈启新看向杨易的目光越发的崇拜,自己给朝廷提的那几条建议在杨易的大刀阔斧面前啥也不是。
无论文人们如何攻击、诽谤杨易,将其骂为五千年之逆贼。但是,新制度的吸引力毋容置疑,大量在旧制度下过得不如意的人纷纷涌入新城,他们要在这里寻找自己的未来。精明的商人们开始到新城囤地买房,深得房地产精髓的杨易如同挤牙膏一般一点点往外释放土地,推动着新城土地价格的上涨。
江南的有钱人太多了,即使少量富人来置办产业也能让地皮价格飞速翻涨,杨易将卖地皮的钱又投入开发中。
房地产真赚钱啊,杨易由衷的叹道。
换个角度来说,是杨易坚定的意志和实力换来的回报。新城建设不过在初级阶段,还在整理地皮,各项建筑都还没有修建,这些敢吃螃蟹的商人们就敢来投资。根本原因在于,大明的制度太禁锢人了,条条框框太多,令人压抑。杨易推行的制度让他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即使这个世界还很遥远,他们也愿意来投资,成功了将获取巨大的回报,失败了不过损失些银钱而已。
大量的人朝着新城而来,给新城带来了人气,为还是工地的新城带来了第一波繁荣……
————————————
松江知府方岳贡来了,他的眼神极其复杂,带着惊叹、带着疑惑、带着无数个问题。无论杨易有多么的桀骜不驯、离经叛道,但他的气魄无人能及。他被士林咒骂,却带给穷人希望;他被世俗不容,却带来让人憧憬的另一个世界。
偌大的新城建设,却不役使一人,不伤民一文。按惯例,官府的每一项工程都会劳民伤财,惹来民众抱怨,而建设新城的劳工们却没有一丝抱怨,他们的每一滴汗水都换来了回报。这份回报能让他们养家糊口,何乐而不为呢?
想着自己为了修筑石塘挨家挨户的输捐,知府的脸面丢尽了,也没弄来多少钱粮。而在这里,大批商贾一掷千金,争相抢着跟杨易做生意,甚至为了生意垫资也愿意。
唉,人比人气死人。方岳贡长叹一声。
“大人何故叹息?”身着常服的杨易笑嘻嘻而来。
方岳贡板着脸,“你还好意思笑,江南士林视你为公敌。”
“苦中作乐而已”杨易收敛笑容,说真的不在乎士林的攻击那是假的,因为皇帝也在乎。自己能有所作为那是因为皇帝信任,皇帝若是动摇了,一切真是镜中花水中月。
“老夫虽然不赞同你的很多措施,但老夫不介意看看这些措施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作为有责任心的官员,方岳贡是希望大明革除积弊迎来中兴的,杨易的措施确实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但特区嘛,试试无妨。抱有方岳贡这样想法的官员确实不少。
也正因为是试试而已,杨易遇到的实质性阻力是有限的。若是直接在全国推行杨易的制度,不用李自成打来,大明朝廷自己就土崩瓦解了。试试,也是杨易的挡箭牌。
杨易自信满满,“那老大人就看着吧,新城的发展一定会超出你们的想象,新城的道路也会是未来国家的道路。”
……
————————————
西园,几社成员在集会。几社有头有脸的都来了,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李雯、宋征舆等人。
集会上,众人义愤填膺,抨击特区,辱骂杨易。自杨易来上海之后,杨易成了江南各个社团的“主议题”,辱骂杨易之后,纷纷表示要捍卫“礼教”,同杨易这种“异类”斗争到底。
尤其是复社,在张溥、瞿式耜的带动下,声讨杨易最为激烈,搞了数次万人大会,将杨易骂的狗血淋头、体无完肤。
“人中(陈子龙字)”夏允彝看着少有言语的陈子龙,“为何最近兴趣不高?想如是姑娘了?”
“我与影怜姑娘已成路人,往事如烟,以后不要再提她了”陈子龙已经跟柳如是分手了,柳如是离开松江到南京去了。陈子龙低声道,“彝仲兄,近日子龙仔细翻阅杨易的文章,发觉不乏其理。”
夏允彝脸色一沉,“妖孽之言,蛊惑人心,子龙可不要被迷惑了。”
陈子龙讪讪道,“子龙只是好奇而已,岂能被蛊惑。”
“那就好”夏允彝拉起陈子龙,“捍卫礼教乃我辈天职,岂容杨易这个妖孽横行,我们一起商讨对策。”
……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