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认识古龙四
四、艺术形式
文学创作的艺术形式总是与思想内容相辅相成的,这共同构成了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古龙是一代“怪侠”他的怪不仅表现在武侠创作题材内容的“求新、求变、求突破”上,同样也表现在艺术形式的“求新、求变、求突破”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侠风格与个性。现在我们就其主要的几个方面说一下:
首先,是古龙小说的“句法”我们先看一个示例:“九月九日。洛阳。黄昏。司空群扬鞭策马疾驰。”极其简练的语言,几乎全是名词和动词的叠加,可这却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给我们的大脑瞬间形成一幅完整、清晰、准确的意象画面。是的,古龙一生追求语言的简练和准确,最是讨厌冗长罗嗦的句子。在台湾七八十年代文学界曾出现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你书写得越长,定价就越高,写作者得到的稿费也就越高。于是,很多作家都开始写废话、大力写废话,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问题的,偏偏要写三四句,甚至五六句,结果反而给弄得让人不明白了。古龙不是这样,也从来没有这样,他的创作是严肃的,是对自己和读者负责任的,他曾说“我不能也不想做一个垃圾制造者,,花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换来大家的骂”
古龙的句子里喜欢用单音节词,即单字,为此他常把双音节词拆开来用,如:“已(已经)”、“倘(倘若)”、“虽(虽然)”等。他很少用成语,更从不叠加成语,也很少用关联词。古龙喜欢造词,尤其是双音节词的组合,如:“惊惧(惊讶恐惧)”、“凄远(凄凉遥远)”、“高挺(高大挺拔)”等。但这并不表明古龙本人研究过现代汉语或古代汉语,他并不打算写一部汉语教材;他只是在寻找最准确的词来最准确的表达他心中的文字,如果实在找不到,他就只好去“独创”他并不是喜欢造词,而是他要把词语用好,把自己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写好。再看一个例子:“傅红雪进去的时候,屋子里有四个人,一个在喝茶,两个在下棋,还有一个少年在拿了一柄小刀修指甲。”
不只是描写、描述性的句子如此,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也是如此。例如:“每个男人心里,都有个女人是他无论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这也是人类的悲哀之一。”“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错,因为他觉得自己根本没有错。所以他更痛苦。他从没有想到有句话是一定要说出来的,你若不说出来,别人又怎么会知道?这也许只是因为他还不了解翠浓,不了解女人,他还不懂得爱。既不懂得怎么样被爱,也不懂得应该怎样去爱别人。但这样的爱才是真的!你只有在真正爱上了一个人时,你才会有真正的痛苦。”古龙的句法还给人一个错觉,就是让人觉得他在故意的玩弄技巧和文字游戏,在和你兜圈子、绕弯子,甚至都让人不耐烦了;可是,当你回头一瞧,却忽然发现原来一切如此,让人在忽然的轻松里莞而,忍俊不禁,觉得每一句每一个字都那么精到、富有神韵。句子精练到近乎罗嗦的境界,这不能不说是古龙的一大特色。
接着来看一下古龙的“段法”同样,这也遵循简练的原则。其实古龙的段法和其句法是很统一在一起的,即“一句一段,一段一句”一句最长不超过30字,一段也最多不超过纸上三行。例如这几段:
“傅红雪推开了月洞门,一阵清凉的秋风正迎面吹过来。他深深吸了口气,正准备迎着风走过去。
就在这时候,他看见了一个人。
翠浓。
经过了无数痛苦,无数折磨之后,他忽然看见了翠浓。
但翠浓并不是一个人。
她身边还有个小伙子,正是那赶车的小伙子。”
古龙的段法清新别致,极有个性色彩,这也正是他为文简练和之所以做到简练的法宝。因为正是这“一段一句”才要把句子写好、写精,在心理上让人觉得不好好写就对不起这一句;正是这“一句一段”才要使段落简练、整齐,讲求炼字造句,不让人一眼瞧出个大笑话。古龙的段和句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相互依赖,有古龙的句才有古龙的段,有古龙的段才有古龙的句。
古龙的这种段法还对读者有个好处,就是读起来一点也不会觉得累,不像那些大段大篇幅,没有读一看就头皮发麻,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了。古龙的书让人读了上段,还想读下段,一步步走下来,就好象是一个圈套,你明明感觉到再往下就要“危险”了,可你还是忍不住要读下去,直到故事终于结束——“全书完”这当然是和古龙故事的“险中有奇,奇中有险,奇中更奇”离不开的,但也是因为这“圈套”太令人轻松愉快,让人头脑清醒的甘愿犯错误。
这种段法对出版社也有好处,因为段数多了,段落间空格就多,印页便也多起来,几万字也可以印厚厚的一本,同样可以把书价定高一下;这虽然没有省纸钱,至少是省了不少油墨。看到这你一定“啊!”的恍然大悟“原来”呵呵,是的,你真聪明。古龙就是凭借这种段法积极响应台湾七八十年代文学的那种现象的,效果不错,也不会招人骂,还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古龙的这种段法也影响了其后的网络小说的段落结构,甚至关系着网络小说的出世。因为虽然网络小说的出世是因特网的开发和普及,但却也是古龙一死,无人可以继承其武侠之风,只好另辟他径,正如西方美学史上的文艺复兴时的写实主义,到了20世纪变成了超现实主义,也如中国“唐诗”、“宋词”的衍变。不信请看网络小说的段法,不正是和古龙的武侠一样的么?
最后,看古龙的“章法”但古龙却可以说是全无章法。怪不得古龙一死就无人继 承其衣钵了呢,正如李白仙去之唐诗的黯然失色,盖其不能学、不可学也。且看这一节:
“等蜡像坐好了,抬蜡像的人立刻退去,皇莆看了看蜡像,再看方芳:‘这个蜡像是谁?’
‘你掀开看看,不就知道了。’方芳笑得很神秘。
看,当然要掀开看,否则皇莆此后的晚上怎么睡得着呢?
如果说进入这山洞时,头一眼看见小号的南王府,确实让皇莆大吃一惊;那么当他掀开这丝巾时,却使他整个人崩溃了。
感情是什么?
感情实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东西。”
这是引自怒剑狂花里的句子。也许你要说这书不是古龙真正的作品,但我想说它却是古龙生前最看重的弟子丁情的代表作。研究古龙的东西或许从一个也努力学习古龙的人那里更能直接的得到答案。古龙的章法是完全建立在故事情节推动的小说人物的内心情感之上的,他总是在不断寻找能最准确的描写故事情节和表达人物的最佳方法,所以,他反复的试着从正处、反处、侧处来表达和表现,就像考古学家手里拿着一块燧石不停的敲,看从哪里可以敲出火花来。这似乎有点像意识流小说,但又不完全是。古龙的小说最大的特征的真实,并且这种真实是建立在人物外形与内心统一体上的,是完全的清晰与准确,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另外,古龙的武侠小说还有一个显著特色,那就是行文的“夹叙夹议”其实,用这四个字远不能形容古龙这一妙笔的神韵,古龙行文的潇洒自然、从容不迫,议论和抒情信手拈来、不着斧痕,已经达到了一种无上的颠峰,正如苏东坡说的“行当可以行,止所不可以不止”例:
“大老板吃惊的看着他,无论谁都看不出这个人今年才三十二岁:‘他为什么老得这么快?’
阿吉道:‘因为仇恨。’
太深的仇恨就如同太深的悲伤一样,总是令人特别容易衰老。
大老板也明白这道理,却忍不住问:‘他恨的是什么?’
阿吉道:‘他恨的就是我。“
大老板也长长的吐出口气,道:‘他为什么恨你?’”
古龙的这一招按理说应该也不难学,可是为什么就偏偏没有人学的会、学得好呢?我们刚才提到的丁情是古龙最喜欢也最得意的弟子,古龙后期的不少作品都交给他代笔,他自己也独创了几篇。但可惜的是他却受古龙影响太深了,可以入古龙之中,却不能出古龙之外,他书中的“议论抒情”竟绝大多数是古龙的翻版,甚至有不少是搬的古龙的原话原句。这是很令人遗憾的,毕竟再好的话也不可以多说,越好的句子越要说得少,最好的句子只说一次。而后来丁情又忽然而逝,更是无人可承继古龙之风了,斯为痛也!
但好在古龙终不寂寞,今天终于有一个人得到了他武侠的真髓,我们且看这几句:
“欧阳迟也不禁黯然神伤。忽然他觉得眼前隐隐出现些青色,凝神望去,果然见门外已淡了些黑暗。他心里微痛,缓缓道:‘凌兄,天要亮了。’
凌梦冰似乎真醉了,讶道:‘天要亮了?我怎么没觉得?’
也许不习惯黑暗的人,总是更容易发现微露的光明,而对于一个早已习惯黑暗的人,却总是对光明无动于衷。
但他很快便知道了,天的确在慢慢的变亮,其实晚风早小了很多。
凌梦冰默然半晌,道:‘你要走了?’
欧阳迟点点头,轻咬着嘴唇。
凌梦冰道:‘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欧阳迟却没有回答,只是忽然更使劲的咬着嘴唇。因为他知道他已经不必回答。
凌梦冰自然也明白了他意思,一下子两个人都沉默了,在黑暗里默默的对坐着,像两座石像。
他们似乎都在等待黎明,可是似乎又都不愿意看到黎明。但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黎明都已是渐渐的到来了”
这是摘自长篇武侠小说第七种武器里的,因为古龙生前“七种武器”系列只完成了六种,拳头并非一种武器;此文是承继古龙而写的。作者是不尾生。想必大家还都不知道是谁,但我相信以后不远的将来很多人都会知道——因为不尾生就是我。
终于要接近尾声了。在长吁一口轻松的气外,忽然觉得挺惭愧。这篇文论写得不好,结构松散,内容苍白,很多句子都是只开了个头,又不得不匆匆煞尾了。其实,区区几千字又怎么说得尽古龙呢?那至少也要上万字、十几万字。古龙不是一篇文,而是一本厚书。严家炎先生写金庸小说论稿写得那么差劲,却还传诵一时,真是令人佩服。可是即便如此,又有谁来好好的写写古龙呢?小子我有斯心,却无斯力,只有叹息于角落,拼凑出这些文字借以应对托父母大人之命的升本、考研之论文。可这是论文么?三分是,七分非,至于能不能通过,更是无从而知。现在天气已凉,尤其是近来两场夜雨,而明年却又是花期,阳光灿烂,春风吹面不寒。古龙逝矣,寻无踪迹,他是否犹自寂寞,身边可有醇酒美人作陪?他是否还是叼烟衔笔,又将有何大作不日出炉?我只愿于明天以先生为榜,托先生之心,努力向武侠,更发展创新于当代。(本文完) 展开全部内容
文学创作的艺术形式总是与思想内容相辅相成的,这共同构成了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古龙是一代“怪侠”他的怪不仅表现在武侠创作题材内容的“求新、求变、求突破”上,同样也表现在艺术形式的“求新、求变、求突破”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侠风格与个性。现在我们就其主要的几个方面说一下:
首先,是古龙小说的“句法”我们先看一个示例:“九月九日。洛阳。黄昏。司空群扬鞭策马疾驰。”极其简练的语言,几乎全是名词和动词的叠加,可这却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给我们的大脑瞬间形成一幅完整、清晰、准确的意象画面。是的,古龙一生追求语言的简练和准确,最是讨厌冗长罗嗦的句子。在台湾七八十年代文学界曾出现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你书写得越长,定价就越高,写作者得到的稿费也就越高。于是,很多作家都开始写废话、大力写废话,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问题的,偏偏要写三四句,甚至五六句,结果反而给弄得让人不明白了。古龙不是这样,也从来没有这样,他的创作是严肃的,是对自己和读者负责任的,他曾说“我不能也不想做一个垃圾制造者,,花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换来大家的骂”
古龙的句子里喜欢用单音节词,即单字,为此他常把双音节词拆开来用,如:“已(已经)”、“倘(倘若)”、“虽(虽然)”等。他很少用成语,更从不叠加成语,也很少用关联词。古龙喜欢造词,尤其是双音节词的组合,如:“惊惧(惊讶恐惧)”、“凄远(凄凉遥远)”、“高挺(高大挺拔)”等。但这并不表明古龙本人研究过现代汉语或古代汉语,他并不打算写一部汉语教材;他只是在寻找最准确的词来最准确的表达他心中的文字,如果实在找不到,他就只好去“独创”他并不是喜欢造词,而是他要把词语用好,把自己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写好。再看一个例子:“傅红雪进去的时候,屋子里有四个人,一个在喝茶,两个在下棋,还有一个少年在拿了一柄小刀修指甲。”
不只是描写、描述性的句子如此,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也是如此。例如:“每个男人心里,都有个女人是他无论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这也是人类的悲哀之一。”“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错,因为他觉得自己根本没有错。所以他更痛苦。他从没有想到有句话是一定要说出来的,你若不说出来,别人又怎么会知道?这也许只是因为他还不了解翠浓,不了解女人,他还不懂得爱。既不懂得怎么样被爱,也不懂得应该怎样去爱别人。但这样的爱才是真的!你只有在真正爱上了一个人时,你才会有真正的痛苦。”古龙的句法还给人一个错觉,就是让人觉得他在故意的玩弄技巧和文字游戏,在和你兜圈子、绕弯子,甚至都让人不耐烦了;可是,当你回头一瞧,却忽然发现原来一切如此,让人在忽然的轻松里莞而,忍俊不禁,觉得每一句每一个字都那么精到、富有神韵。句子精练到近乎罗嗦的境界,这不能不说是古龙的一大特色。
接着来看一下古龙的“段法”同样,这也遵循简练的原则。其实古龙的段法和其句法是很统一在一起的,即“一句一段,一段一句”一句最长不超过30字,一段也最多不超过纸上三行。例如这几段:
“傅红雪推开了月洞门,一阵清凉的秋风正迎面吹过来。他深深吸了口气,正准备迎着风走过去。
就在这时候,他看见了一个人。
翠浓。
经过了无数痛苦,无数折磨之后,他忽然看见了翠浓。
但翠浓并不是一个人。
她身边还有个小伙子,正是那赶车的小伙子。”
古龙的段法清新别致,极有个性色彩,这也正是他为文简练和之所以做到简练的法宝。因为正是这“一段一句”才要把句子写好、写精,在心理上让人觉得不好好写就对不起这一句;正是这“一句一段”才要使段落简练、整齐,讲求炼字造句,不让人一眼瞧出个大笑话。古龙的段和句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相互依赖,有古龙的句才有古龙的段,有古龙的段才有古龙的句。
古龙的这种段法还对读者有个好处,就是读起来一点也不会觉得累,不像那些大段大篇幅,没有读一看就头皮发麻,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了。古龙的书让人读了上段,还想读下段,一步步走下来,就好象是一个圈套,你明明感觉到再往下就要“危险”了,可你还是忍不住要读下去,直到故事终于结束——“全书完”这当然是和古龙故事的“险中有奇,奇中有险,奇中更奇”离不开的,但也是因为这“圈套”太令人轻松愉快,让人头脑清醒的甘愿犯错误。
这种段法对出版社也有好处,因为段数多了,段落间空格就多,印页便也多起来,几万字也可以印厚厚的一本,同样可以把书价定高一下;这虽然没有省纸钱,至少是省了不少油墨。看到这你一定“啊!”的恍然大悟“原来”呵呵,是的,你真聪明。古龙就是凭借这种段法积极响应台湾七八十年代文学的那种现象的,效果不错,也不会招人骂,还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古龙的这种段法也影响了其后的网络小说的段落结构,甚至关系着网络小说的出世。因为虽然网络小说的出世是因特网的开发和普及,但却也是古龙一死,无人可以继承其武侠之风,只好另辟他径,正如西方美学史上的文艺复兴时的写实主义,到了20世纪变成了超现实主义,也如中国“唐诗”、“宋词”的衍变。不信请看网络小说的段法,不正是和古龙的武侠一样的么?
最后,看古龙的“章法”但古龙却可以说是全无章法。怪不得古龙一死就无人继 承其衣钵了呢,正如李白仙去之唐诗的黯然失色,盖其不能学、不可学也。且看这一节:
“等蜡像坐好了,抬蜡像的人立刻退去,皇莆看了看蜡像,再看方芳:‘这个蜡像是谁?’
‘你掀开看看,不就知道了。’方芳笑得很神秘。
看,当然要掀开看,否则皇莆此后的晚上怎么睡得着呢?
如果说进入这山洞时,头一眼看见小号的南王府,确实让皇莆大吃一惊;那么当他掀开这丝巾时,却使他整个人崩溃了。
感情是什么?
感情实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东西。”
这是引自怒剑狂花里的句子。也许你要说这书不是古龙真正的作品,但我想说它却是古龙生前最看重的弟子丁情的代表作。研究古龙的东西或许从一个也努力学习古龙的人那里更能直接的得到答案。古龙的章法是完全建立在故事情节推动的小说人物的内心情感之上的,他总是在不断寻找能最准确的描写故事情节和表达人物的最佳方法,所以,他反复的试着从正处、反处、侧处来表达和表现,就像考古学家手里拿着一块燧石不停的敲,看从哪里可以敲出火花来。这似乎有点像意识流小说,但又不完全是。古龙的小说最大的特征的真实,并且这种真实是建立在人物外形与内心统一体上的,是完全的清晰与准确,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另外,古龙的武侠小说还有一个显著特色,那就是行文的“夹叙夹议”其实,用这四个字远不能形容古龙这一妙笔的神韵,古龙行文的潇洒自然、从容不迫,议论和抒情信手拈来、不着斧痕,已经达到了一种无上的颠峰,正如苏东坡说的“行当可以行,止所不可以不止”例:
“大老板吃惊的看着他,无论谁都看不出这个人今年才三十二岁:‘他为什么老得这么快?’
阿吉道:‘因为仇恨。’
太深的仇恨就如同太深的悲伤一样,总是令人特别容易衰老。
大老板也明白这道理,却忍不住问:‘他恨的是什么?’
阿吉道:‘他恨的就是我。“
大老板也长长的吐出口气,道:‘他为什么恨你?’”
古龙的这一招按理说应该也不难学,可是为什么就偏偏没有人学的会、学得好呢?我们刚才提到的丁情是古龙最喜欢也最得意的弟子,古龙后期的不少作品都交给他代笔,他自己也独创了几篇。但可惜的是他却受古龙影响太深了,可以入古龙之中,却不能出古龙之外,他书中的“议论抒情”竟绝大多数是古龙的翻版,甚至有不少是搬的古龙的原话原句。这是很令人遗憾的,毕竟再好的话也不可以多说,越好的句子越要说得少,最好的句子只说一次。而后来丁情又忽然而逝,更是无人可承继古龙之风了,斯为痛也!
但好在古龙终不寂寞,今天终于有一个人得到了他武侠的真髓,我们且看这几句:
“欧阳迟也不禁黯然神伤。忽然他觉得眼前隐隐出现些青色,凝神望去,果然见门外已淡了些黑暗。他心里微痛,缓缓道:‘凌兄,天要亮了。’
凌梦冰似乎真醉了,讶道:‘天要亮了?我怎么没觉得?’
也许不习惯黑暗的人,总是更容易发现微露的光明,而对于一个早已习惯黑暗的人,却总是对光明无动于衷。
但他很快便知道了,天的确在慢慢的变亮,其实晚风早小了很多。
凌梦冰默然半晌,道:‘你要走了?’
欧阳迟点点头,轻咬着嘴唇。
凌梦冰道:‘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欧阳迟却没有回答,只是忽然更使劲的咬着嘴唇。因为他知道他已经不必回答。
凌梦冰自然也明白了他意思,一下子两个人都沉默了,在黑暗里默默的对坐着,像两座石像。
他们似乎都在等待黎明,可是似乎又都不愿意看到黎明。但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黎明都已是渐渐的到来了”
这是摘自长篇武侠小说第七种武器里的,因为古龙生前“七种武器”系列只完成了六种,拳头并非一种武器;此文是承继古龙而写的。作者是不尾生。想必大家还都不知道是谁,但我相信以后不远的将来很多人都会知道——因为不尾生就是我。
终于要接近尾声了。在长吁一口轻松的气外,忽然觉得挺惭愧。这篇文论写得不好,结构松散,内容苍白,很多句子都是只开了个头,又不得不匆匆煞尾了。其实,区区几千字又怎么说得尽古龙呢?那至少也要上万字、十几万字。古龙不是一篇文,而是一本厚书。严家炎先生写金庸小说论稿写得那么差劲,却还传诵一时,真是令人佩服。可是即便如此,又有谁来好好的写写古龙呢?小子我有斯心,却无斯力,只有叹息于角落,拼凑出这些文字借以应对托父母大人之命的升本、考研之论文。可这是论文么?三分是,七分非,至于能不能通过,更是无从而知。现在天气已凉,尤其是近来两场夜雨,而明年却又是花期,阳光灿烂,春风吹面不寒。古龙逝矣,寻无踪迹,他是否犹自寂寞,身边可有醇酒美人作陪?他是否还是叼烟衔笔,又将有何大作不日出炉?我只愿于明天以先生为榜,托先生之心,努力向武侠,更发展创新于当代。(本文完)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