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容论
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茅容,年四十馀,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泰见而异之,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泰谓为己设;容分半食母,馀半庋置,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五

白鹿崖论曰:

昔临川先生言曰:“君子之所不至者有三: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不失足于人。不失色者,容貌精也;不失口者,语默精也;不失足者,行止精也。”茅容于众人夷踞中危坐不乱,可谓能正其行色,不失君子之风者也。

至其杀鸡供母,以草蔬待友则愈难矣。宁友以己不恭而不忘至亲,宁负恶名而行孝道,此真性情也。

至若古人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后世欺世盗名者亦皆以次为名逞其小人之心。殊不知,无小难成其大,无本难成其高,无亲难治其国。大言煌煌,烁光熠熠,而不免小人之行者,虽功成名就而不免落于下流。或言曰:不以一眚掩大德。予则不以为然。大德者,日月之光也,岂因小失而掩之;此所谓德者,萤火之明也,虽灿灿一时,斯须而尽。究其根本,何者?小德且失,何谈大义;即若父母妻儿尚且不恤,焉能友其亲朋,献其国家?吾尝以次度人,屡试不爽。

予谓茅容者,天下之至情至性之人,古之鲜有,今之不闻也。 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茅容,年四十馀,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泰见而异之,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泰谓为己设;容分半食母,馀半庋置,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五

白鹿崖论曰:

昔临川先生言曰:“君子之所不至者有三: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不失足于人。不失色者,容貌精也;不失口者,语默精也;不失足者,行止精也。”茅容于众人夷踞中危坐不乱,可谓能正其行色,不失君子之风者也。

至其杀鸡供母,以草蔬待友则愈难矣。宁友以己不恭而不忘至亲,宁负恶名而行孝道,此真性情也。

至若古人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后世欺世盗名者亦皆以次为名逞其小人之心。殊不知,无小难成其大,无本难成其高,无亲难治其国。大言煌煌,烁光熠熠,而不免小人之行者,虽功成名就而不免落于下流。或言曰:不以一眚掩大德。予则不以为然。大德者,日月之光也,岂因小失而掩之;此所谓德者,萤火之明也,虽灿灿一时,斯须而尽。究其根本,何者?小德且失,何谈大义;即若父母妻儿尚且不恤,焉能友其亲朋,献其国家?吾尝以次度人,屡试不爽。

予谓茅容者,天下之至情至性之人,古之鲜有,今之不闻也。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