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伐北人选
苏护当日吃了败仗,得知冀州也被崇应鸾占了,他是暗恨不已,仅带着几百人星夜兼程的赶往朝歌,向纣王求救。他虽看不贯昏君所作所为,但是要夺回冀州,也只能借助朝廷的大军。
作为一方诸侯,苏护很清楚,有兵有粮去投靠西岐,才会受重用,否则像现在这般落魄,去了只做一个闲散官员,那样还不如不投靠。
先想法夺回冀州,等手中聚集了足够的人马,在举家投靠西岐,与成汤划清界限。如今的北疆风起云涌,不是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当初,苏护之所以先下手为强,也是考虑到崇城势大。
纣王对妲己宠爱至极,得知国丈的地盘被人所夺,有家难回,来朝歌诉苦,不禁大怒,连忙召集文武百官上朝议事,同时包括苏护。
大殿之上,纣王示意,苏护上前将北疆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讲述了一遍,当然,免不了添油加醋一番。毕竟他率几十万大军攻打崇城,结果一战大败,实话实说,未免不光彩。
“想不到崇应鸾如此猖獗,吞了兖州的地盘仍不知足,居然对国丈下此毒手,此贼的气焰比姬发更盛,如不出兵讨伐,只怕不出几年,必然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纣王看了众文武一眼,微子出列道:“陛下,崇应鸾野心勃勃,既然觊觎北镇诸侯们的地盘,那么证明此人素有进取天下之意,此气绝不能纵容,必需派人前去讨伐,捉来朝歌问罪。”
东西南北近八百诸侯,若对崇应鸾所做之事不闻不问,其他诸侯有样学样,这天下便大乱了,届时,朝廷的威严何在。
“爱卿所言甚是,只是崇贼势大,派何人为将。”
纣王见微子赞同出兵,不禁喜上眉头。
微子沉默,武将以邓九公为首,如今率大军东征,其他人的能力如何,他知之甚少,若是举荐一个能力平平,去了北疆吃了败代,那自己难持其咎。这关头,他不禁把目光投向张谦,张谦作为丞相,致于国事,对文武百官的能力了如指掌,必然知道谁去可以建功。
张谦在心中叹息一声,战乱才平息几个月,先是东鲁起了战火,现在北疆又出变故,坏事真是接踵而来。才找西岐要来了五十万石粮,只能支持东征,若是派兵伐北,兵员倒有,只是粮食从何而来。
“陛下,我大商武将如云,找出一员良将伐北有何难,只是国库空虚,粮草不济。”
纣王眉头一皱,沉声道:“苏护乃国丈,朕的心腹之臣,贵戚之卿,诸侯之表,与朝廷一体,岂能受辱,故伐北关乎朝廷威严,刻不容缓。将西岐送来的粮食用来伐北。”
张谦大急道:“陛下,若是如此,那东征二十万将士就要饿肚子了。”
苏护当年献女之事,乃迫于实力不得违之,这么多年过去了,焉知他心中对天子没有恨意。在张谦看来,妲己升了皇后,母仪天下,苏护身为国丈却不来朝歌贺喜,叩谢天恩,反而一直与朝廷若即若离,分明是有二心的表现。这样的人,出兵帮他夺回冀州城,来日只怕会对朝廷不利。
纣王道:“邓九公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以他之能,必然能就地筹粮。卿无需担心,有邓九公在,东征将士是不会挨饿的。”
连天子都这么说了,张谦还能说什么,只好道:“陛下英明。”
他暗暗叹了口气,邓九公做事往往出人意料,希望这次不要例外吧。朝廷不打算供粮这事,必需尽快告诉他,他好作打算。
这时,有上大夫李定出列道:“陛下,臣举荐一人,他若出马,必然能大败崇应鸾。”张谦任丞相后,李任便接了他的班,对国事也算比较了解。
纣王喜道:“爱卿快说!”
李定侃侃道:“崇应鸾只不过是一个年轻后生,名声不显,却能大败苏侯,可见此人足智多谋,知人善用。若不择人而用,速正厥罪,则天下诸侯皆观望效尤,何以惩将来!臣举大元戎张山,久于用兵,慎事考虑,可堪斯任,庶几不辱君命。”
纣王大喜,正要命人传诏赍发,这时瞥眼见苏护闪身出列,他不由有些疑惑,便道:“苏卿可有话说。”
苏护大声道:“陛下,臣坐阵冀州,熟于兵事,若是常规用兵,又岂会败于崇应鸾手下,实乃此子麾下聚集一批能人异士。善于控制风火,故大败于臣。以臣所见,普通的将才只怕难以对付,唯有精通法术的人才出手,才能攻克崇城。”
纣王觉得有理,便道:“诸位爱卿,各关守将可有精通法术的人才。”
中谏大夫李登出列道:“陛下,一物克一物,既是左道法术,必需请擅长法术的奇人出征才行。臣荐三山关总兵官洪锦,才术双全,若得此臣征伐,庶几大事可定。”
一年前,邓九公奉令西征,他的交待官是孔宣,而洪锦做过孔宣副将一段时间。邓九公得胜回朝,朝廷派孔宣守金鸡岭,三山关便由洪锦接守。
苏护目光一闪,又向纣王道:“陛下,光一个洪锦怕难以建功,需收集几个道法高人,如此便能一战得胜,彰显朝廷威严。”
崇应鸾手下至少有两名奇人,出于稳妥考虑,伐北军中要有三名能人异士,如此方有胜算。冀州城乃是自己的家,妻子还在敌人手中,伐北绝不能有任何意外。
纣王道:“苏卿所言甚是有理,此事便由你与李登一起商量。”
“陛下英明。”
张谦看了苏护一眼,觉得此人隐瞒了什么,为何一再干涉伐北一事。他目光微微一凝,心思若是邓九公在就好了,凭他的聪明多智,苏护那点小心思绝对无所遁形。
纣王当即发诏,派人送往三山关。一番朝议下来,他着实有些疲惫,于是宣布退朝,自己帮苏护出气,此举岂能不让妲己感恩戴德,正好让美人儿好好感谢自己。 展开全部内容
作为一方诸侯,苏护很清楚,有兵有粮去投靠西岐,才会受重用,否则像现在这般落魄,去了只做一个闲散官员,那样还不如不投靠。
先想法夺回冀州,等手中聚集了足够的人马,在举家投靠西岐,与成汤划清界限。如今的北疆风起云涌,不是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当初,苏护之所以先下手为强,也是考虑到崇城势大。
纣王对妲己宠爱至极,得知国丈的地盘被人所夺,有家难回,来朝歌诉苦,不禁大怒,连忙召集文武百官上朝议事,同时包括苏护。
大殿之上,纣王示意,苏护上前将北疆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讲述了一遍,当然,免不了添油加醋一番。毕竟他率几十万大军攻打崇城,结果一战大败,实话实说,未免不光彩。
“想不到崇应鸾如此猖獗,吞了兖州的地盘仍不知足,居然对国丈下此毒手,此贼的气焰比姬发更盛,如不出兵讨伐,只怕不出几年,必然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纣王看了众文武一眼,微子出列道:“陛下,崇应鸾野心勃勃,既然觊觎北镇诸侯们的地盘,那么证明此人素有进取天下之意,此气绝不能纵容,必需派人前去讨伐,捉来朝歌问罪。”
东西南北近八百诸侯,若对崇应鸾所做之事不闻不问,其他诸侯有样学样,这天下便大乱了,届时,朝廷的威严何在。
“爱卿所言甚是,只是崇贼势大,派何人为将。”
纣王见微子赞同出兵,不禁喜上眉头。
微子沉默,武将以邓九公为首,如今率大军东征,其他人的能力如何,他知之甚少,若是举荐一个能力平平,去了北疆吃了败代,那自己难持其咎。这关头,他不禁把目光投向张谦,张谦作为丞相,致于国事,对文武百官的能力了如指掌,必然知道谁去可以建功。
张谦在心中叹息一声,战乱才平息几个月,先是东鲁起了战火,现在北疆又出变故,坏事真是接踵而来。才找西岐要来了五十万石粮,只能支持东征,若是派兵伐北,兵员倒有,只是粮食从何而来。
“陛下,我大商武将如云,找出一员良将伐北有何难,只是国库空虚,粮草不济。”
纣王眉头一皱,沉声道:“苏护乃国丈,朕的心腹之臣,贵戚之卿,诸侯之表,与朝廷一体,岂能受辱,故伐北关乎朝廷威严,刻不容缓。将西岐送来的粮食用来伐北。”
张谦大急道:“陛下,若是如此,那东征二十万将士就要饿肚子了。”
苏护当年献女之事,乃迫于实力不得违之,这么多年过去了,焉知他心中对天子没有恨意。在张谦看来,妲己升了皇后,母仪天下,苏护身为国丈却不来朝歌贺喜,叩谢天恩,反而一直与朝廷若即若离,分明是有二心的表现。这样的人,出兵帮他夺回冀州城,来日只怕会对朝廷不利。
纣王道:“邓九公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以他之能,必然能就地筹粮。卿无需担心,有邓九公在,东征将士是不会挨饿的。”
连天子都这么说了,张谦还能说什么,只好道:“陛下英明。”
他暗暗叹了口气,邓九公做事往往出人意料,希望这次不要例外吧。朝廷不打算供粮这事,必需尽快告诉他,他好作打算。
这时,有上大夫李定出列道:“陛下,臣举荐一人,他若出马,必然能大败崇应鸾。”张谦任丞相后,李任便接了他的班,对国事也算比较了解。
纣王喜道:“爱卿快说!”
李定侃侃道:“崇应鸾只不过是一个年轻后生,名声不显,却能大败苏侯,可见此人足智多谋,知人善用。若不择人而用,速正厥罪,则天下诸侯皆观望效尤,何以惩将来!臣举大元戎张山,久于用兵,慎事考虑,可堪斯任,庶几不辱君命。”
纣王大喜,正要命人传诏赍发,这时瞥眼见苏护闪身出列,他不由有些疑惑,便道:“苏卿可有话说。”
苏护大声道:“陛下,臣坐阵冀州,熟于兵事,若是常规用兵,又岂会败于崇应鸾手下,实乃此子麾下聚集一批能人异士。善于控制风火,故大败于臣。以臣所见,普通的将才只怕难以对付,唯有精通法术的人才出手,才能攻克崇城。”
纣王觉得有理,便道:“诸位爱卿,各关守将可有精通法术的人才。”
中谏大夫李登出列道:“陛下,一物克一物,既是左道法术,必需请擅长法术的奇人出征才行。臣荐三山关总兵官洪锦,才术双全,若得此臣征伐,庶几大事可定。”
一年前,邓九公奉令西征,他的交待官是孔宣,而洪锦做过孔宣副将一段时间。邓九公得胜回朝,朝廷派孔宣守金鸡岭,三山关便由洪锦接守。
苏护目光一闪,又向纣王道:“陛下,光一个洪锦怕难以建功,需收集几个道法高人,如此便能一战得胜,彰显朝廷威严。”
崇应鸾手下至少有两名奇人,出于稳妥考虑,伐北军中要有三名能人异士,如此方有胜算。冀州城乃是自己的家,妻子还在敌人手中,伐北绝不能有任何意外。
纣王道:“苏卿所言甚是有理,此事便由你与李登一起商量。”
“陛下英明。”
张谦看了苏护一眼,觉得此人隐瞒了什么,为何一再干涉伐北一事。他目光微微一凝,心思若是邓九公在就好了,凭他的聪明多智,苏护那点小心思绝对无所遁形。
纣王当即发诏,派人送往三山关。一番朝议下来,他着实有些疲惫,于是宣布退朝,自己帮苏护出气,此举岂能不让妲己感恩戴德,正好让美人儿好好感谢自己。 展开全部内容